內容來自sina新聞
沈建光中國式宏觀調控的終結年
近期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會議對明年中國經濟政策做瞭定位。和以往最大變化是,首次提出"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 個環節"。雖然也提瞭"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沒有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為明年任務之首,至少從07年開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 控"的內容都是列為第二年中央經濟任務之首,而此次卻是"保障國傢糧食安全"。種種跡象表明,2013將是中國式宏觀調控的終結年。
回顧今年經濟運行,筆者發現以下明顯的特征:即中國經濟周期已明顯縮短,宏觀調控的難度越來越大。經濟周期不再以年為單位,而是以季度為單位, 增長加速和硬著陸風險的變化在一個季度間。在此背景下,傳統以需求管理為手段的宏觀調控作用越來越受到制約,宏觀經濟政策對增長的作用顯著縮小。
北京三中全會的經濟改革措施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在筆者看來,其最大的不同在於其體現瞭決策層經濟管理思路上的轉變,即跳出瞭傳統主流經濟學派以 需求端為著力點的理論認知框架,而是從供給端發力,試圖通過推動改革和創新幫助中國擺脫近幾年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之間的困境,為中國實現可持續增長另辟 蹊徑。
回顧2013經濟運行,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並未延續去年四季度十八大召開帶來的樂觀情緒,經濟增長從去年四季度的7.9%回落至7.7%,而當時的貨幣政策實際上異常寬松,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超過6萬億,為以往歷年以來單季度最高。
然而,一季度經濟下滑並未引起決策層和市場的擔憂。年初市場的一致預期是今年GDP增速在8.3%,決策層仍然認為通脹是當時經濟面臨的主要風 險。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數據"虛高"也給經濟決策造成幹擾,認為外需好轉出口很樂觀,但直到六月份真相大白,靚麗的出口數據主要是海外資金套利的緣故。此後 二季度的信貸和財政政策的收緊導致經濟增長快速下滑,二季度單季GDP增長觸及政府7.5%的下限。尤其是6月的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走高,不僅引發"錢 荒",而且引發硬著陸風險。
隨即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與中央政治局會議密集召開,應對經濟下滑過快,或將觸發的硬著陸風險積極采取措施,包括支持小微企業、加速鐵路投資、支 持外貿出口、下放行政審批、財政金融盤活存量資金、房企融資渠道拓寬等等,宏觀政策轉向穩增長。社會融資總額從二季度末大幅回升,財政支出的增長也大幅反 彈。伴隨著三季度穩增長政策的迅速推進,當季經濟增速迅速反彈。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8%,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更得到明顯提升,當季資本形成總額的 貢獻率是55.8%。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推手,體現瞭穩增長起到的決定作用。
進入四季度,由於資本大量流入中國、通脹與房價上漲壓力以及降杠桿的壓力等等,穩增長政策逐步退出,貨幣政策出現收緊跡象,在此之下,經濟回調,四季度GDP比三季度下滑已成事實。
對經濟形勢的回顧讓筆者房屋信用貸款利率年息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發現瞭以下兩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首先,當前中國經濟周期已變得越來越短,且短期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於宏觀政策的取向,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明顯不足。
其次進一步來講,宏觀政策效果之所以難以將中國經濟帶入持續增長態勢,說明中國經濟已經面臨嚴重的結構性矛盾,即傳統凱恩斯以需求管理為主導的 宏觀政策在中國屢試不爽,特別是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將這一理念發揮至極致,但近兩年經濟運行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金融風險問題、土地與房 地產綁架問題凸顯,說明中國式宏觀調控已走到盡頭,未來擺脫困境亟待從理論與實踐上取得新的突破。
出路在哪裡?通過今年以來多次參加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小組(現已為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的討論,筆者大有啟發。正如筆者與小組成員所感悟 的,未來中國需要強化供給側的分析和認知,並通過全面改革和理性的供給管理,破解當前中國結構調整面臨的瓶頸,為實現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創造條件。
而如果從這一角度理解三中全會為中國未來十年發展勾畫的改革藍圖,思路似乎更加清晰。例如單獨二胎政策放開是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舉措,實則為在人口政策上理順要素供給的方式;國有企業改革是解決國企而民企市場主體不平等的舉措。
當然,其推行必然面臨較大壓力,因此,既是亮點,也是難點;約束政府行為,加快職能轉變,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幹預是給予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政府與 市場關系的合理定位;要素價格改革的推進,包括資金價格、勞動力價格、資源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是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要求;新型城鎮化改革如想釋放需求,根 本上需要就戶籍、財稅體制、土地制度、以及公共服務均進行改革,進而為城鎮化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
總而言之,新一輪改革措施實際上體現瞭在中國經濟舊的增長模式陷入困境之下,決策層管理理念從傳統的宏觀政策需求端管理向更多傾向於供給端制度 與機制創新方面,是個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具有積極意義。當然,目前存在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真正把改革落到實處,畢竟推進改革將面臨原有利益集團前所未有的 阻撓,而這也恰恰當前看多派與看空派的主要分歧所在。但無論如何,用宏觀經濟政策調控需求端的做法已經走向盡頭,未來都是對如何改革以更好促進生產要素供 給和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來使增長持續的政策取向。
台北市信貸利率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12-19/09093815826.shtml
留言列表